黄河上中游管理局的介绍

2024-05-18 22:14

1. 黄河上中游管理局的介绍

黄河上中游管理局是水利部黄委会的派出机构,负责黄河流域8省(区)近70万平方公里的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预防监督、管理工作和黄河上中游6省(区)4200km黄河干流及2400km主要支流的水行政、水资源及河道的管理工作。同时,作为黄河中游水土保持委员会和晋陕蒙接壤地区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领导小组的办事机构,负责黄河中游水土保持委员会和晋陕蒙接壤地区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领导小组的日常工作。

黄河上中游管理局的介绍

2. 黄河上中游管理局的相关背景

自1980年建局以来,以黄河上中游地区的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为重点,开展了水土保持科学研究、流域治理规划、外资项目实施与管理、预防监督、河道水政水资源管理、黄河流域水土保持遥感普查及水沙动态监测等工作。积累了大量的成果报告和基础数据资料,为国家有关部门进行决策提供了十分重要的参考依据。我局下辖晋陕蒙接壤地区水土保持监督局和西峰、天水、绥德三个水土保持治理监督局和黄河水利委员会临潼疗养院等5个局属单位,下设黄土高原水土保持世界银行贷款项目办公室、黄河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黄河水土保持工程监理公司、黄河水土保持工程建设局、黄河流域水土保持遥感普查及监测项目办公室、规划设计研究院、黄河水利委员会直属上中游水政监察总队、黄河上中游管理局直属水土保持监督支队等8个职能机构和机关12个职能处室。全局现有职工1200多人,其中局机关350人。黄河上中游管理局有全国历史最悠久,面积最大,资料最丰富的水土保持试验研究基地;有8项科技成果获国家级奖励,47项成果获省部(委)级科技进步奖,50多项成果获地市级以上奖励。出版不同级别的水土保持科技成果论文集50余册。参加国内外有关学术会议交流的学术论文100多篇。在各类报刊杂志上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1250多篇,编印水土保持科研成果与各类正式出版物近300万字。其中在小流域综合治理、梯田建设、坝系建设、砒砂岩地区沙棘植被建设、外资项目管理等方面,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就,处于国际领先水平。特别是通过全面系统研究黄土高原地区的环境、资源、经济和社会等综合问题,先后参与和主持完成了《黄土高原地区水土保持专项治理规划》、《黄河流域黄土高原水土保持生态建设近期实施规划》等一系列全国规划及黄河上中游地区一系列水土保持中长期规划,多沙粗沙区专项治理规划,支流及区域性水资源、水利工程、河道整治、综合监测评价规划以及大型矿区、大型水利工程绿化美化规划;主持或参与编制了水利部有关水土保持方面的行业技术规范、规程与标准。局属规划设计研究院和三个水土保持科学试验站都持有水利部颁发的《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制甲级资格证书》和《水利工程设计乙级资格证书》,有能力承接大中小流域水土保持规划,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及中小型水利工程规划设计任务。为我国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规范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深入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试点科学研究与技术示范,积极开展水土保持治沟骨干工程建设试点,研究有关重大技术问题,增强工程措施整体功能,提高综合效益。深入开展经济植物的引进与开发利用研究,最大限度地提高水土保持措施的直接经济效益,调动了群众治理荒山荒坡的积极性。大力推广应用科技成果与先进技术,提高了水土保持治理的技术含量,促进了水保措施规模效益的形成。水土流失规律及水土保持措施减水减沙效益研究为治黄重大决策提供了基础资料和基本理论,为治黄决策和宏观指导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水土保持综合措施研究方面,先后开展了水坠法筑坝技术研究;坡耕地的改造和利用技术研究;造林立地条件类型划分研究;水土保持灌木研究;抗旱造林技术研究;水保林配置研究,沙地飞播造林种草试验;山地果园丰产技术研究;沙棘资源建设与开发利用研究;优良牧草引种选育栽培技术研究等;从理论和实践上基本解决了坝系优化设计与施工、运用与管护,坡耕地改造利用与增产,林草植被适地适树等技术难题。小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研究为快速治理黄土高原、振兴经济提供了系统模式和示范样板。经过五期164条试点流域和两个综合治理开发试点县的全面推广与示范,在黄土高原已逐步形成了以小流域为单元,以县域为单位,以大流域为骨干,生物与工程措施同步,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立体开发,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并重的综合防护体系,用试点的成果和经验极大地推动了整个中游地区的水土保持治理工作。截止2001年底,黄土高原地区累计完成水土流失初步治理面积19.05万平方公里。建设治沟骨干工程1500多座,每年减少入黄泥沙3亿吨。建设川坝地670多万公顷,营造水土保持生态林1170万公顷。其中近5年间,共完成综合治理面积6.25万平方公里,建设治沟骨干工程658座,淤地坝380余座。治理速度为八五期间的10—15倍,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治沟骨干工程和坝系建设经过十多年的研究、试验、示范和推广,已经证明成为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的一大重要措施,被当地政府和群众所广泛接受。到目前由中央投资已在黄土高原地区建成的骨干坝1500座,另有3万多座小型淤地坝已形成了坝系。这些工程措施不仅有效地减少了入黄泥沙,而且还蓄水造田,产生了巨大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按照规划未来12年内黄土高原将会再建成6000座骨干坝,必将对治黄事业产生重要的支撑作用。沙棘-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措施的佼佼者,被誉为黄土高原治理特别是砒砂岩地区治理的突破口,之所以异军突起,也无不倾注广大水保科技人员的心血,从选种、引种、育种到实验、推广,都体现了科学技术的作用。目前,沙棘资源建设已经成为黄土高原水保建设的一个单独建设项目,被广泛重视和大面积推广。水土保持预防监督方面,自《水土保持法》颁布实施以来,黄土高原水土保持预防监督工作通过广泛宣传,健全机构,完善法规,抓好“三权”,查处大案要案等手段,经过试点示范,重点突破,全面启动,完善提高,已呈现出了“强化国策意识,准确法制观念,建立执法机构,出台配套法规,全面开展执法”的新局面。据不完全统计,几年了黄河中游地区各级监督机构举办大型宣传活动2500多次,出动宣传车15000余辆,张贴宣传标语6万多条,制作固定宣传标语牌8000多块,发放宣传材料6万余份,利用电视、广播等新闻媒体宣传1000多次。已建立监督执法机构339个,占应建机构的90%。配备专职监督检查员2875人,兼职监督检查员7000多人,持证上岗4700多人。开展并验收的140个执法试点县都成立了执法领导小组,落实了各部门的职责。有30个县的监督部门和法院、公安部门开展了联合执法。七省(区)都正式出台了“实施《水土保持法》办法”、“补偿费、防治费计征标准和使用管理规定”等一系列地方性配套法规和执法文书。先后共查处各类水保违法案件6553起,收缴水土流失防治费2742万元,水土保持补偿费5353万元。共审批大、中、小型开发建设项目水保方案报告书(表)12500个,其中省级以上开发建设项目36个。

3. 黄河上中游管理局的发展前景

实施科学管理,引进高新技术,有效地推动了黄土高原的治理与开发。水土保持不仅在治理上需要科学技术,而且在管理上也需要科学技术。不但要实施科学管理,而且还要引进国际先进管理技术手段,与国际接轨。我们在国际合作研究方面,先后成功地引进了中法、中加、世界银行贷款等国际合作项目,不仅取得了显著成绩,而且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特别是黄土高原水土保持世行贷款项目,自立项以来,在积极引进外资的同时,注重引进、吸收和应用国内外的先进技术和成功经验,在项目实施、管理、投资运行、提高工程建设科技含量和整体效益方面,创下了像陕西省延河流域等一批“国际旗帜工程”,得到了国家领导人和世界银行的高度评价。为黄土高原水土保持二期世行贷款项目早日上马,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高新技术愈来愈来多地在水土保持规划和科研工作中得到应用。系统工程理论、遥感技术、计算机应用、管理信息系统等技术,在小流域综合治理规划、坝系优化设计、水土流失规律研究、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效益预测等工作中普遍采用,取得了显著成效,使水土保持基础工作提高到了一个新水平。在治理和生产实践中引进和利用高新技术,则有效地加快了治理速度,提高管理水平和技术含量。世行项目先后引进GIS地理信息系统、COSTAB和FARMOD计算机软件、项目监理、监测评价等先进技术和管理手段,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沙棘UNDP项目成功引进全光喷雾、无性系繁殖技术,为新品种的选育,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现代化苗圃建设,为黄土高原生态农业建设提供了优质的种苗基地。“948”项目的植物引种、卫星遥感生态农业动态监测系统等国际先进农业技术的成功引进和运用,将会使黄土高原水土保持工作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目前,在国内合作研究方面,我局承担了多项黄河流域国家“八五”、“九五”重点攻关课题或项目;在国际合作研究方面,先后承担了世界银行贷款项目、中法、中加、中日等国际合作项目,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为我局的水土保持事业早日与国际接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黄河上中游管理局的发展前景